彤彤的妈妈这几天遇到了宝宝不拉便便的问题,从上次排便到现在都已经13天了,每天妈妈早上喂完奶后,都会以为彤彤会拉便便,结果却让她大失所望。彤彤的爷爷奶奶也急得团团转,一再催促彤彤爸爸妈妈,医院。
医院后,刚好是儿科王主任接诊,他仔细地询问彤彤的病情:“上次大便结块没有?干不干燥?”等问题后,他又认真地摸了摸彤彤的肚子,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后,王主任说:“回去吧,没什么问题,这是攒肚。”
攒肚是什么呢?彤彤爸爸妈妈一头雾水,难道这不是便秘吗?其实,攒肚是一种宝宝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正常生理现象。它不同于便秘,便秘需要大人们的干预,促成宝宝能正常排便。
攒肚与便秘有什么区别?
攒肚一般发生在婴儿月龄2-6个月,它的特点是便便软、不干燥、宝宝的肚子正常、不鼓胀。精神状态也不错,不哭,不闹。攒肚一般会出现4-6天未拉便便,据报道最长的攒肚现象最长的达20多天。
而便秘的情况则相反,宝宝会出现便便干燥、结块、肚子鼓胀、宝宝大便时憋得脸红,但又拉不出来。宝宝会无故哭闹不停,宝妈怎么哄也无济于事。
攒肚是由于随着宝宝肠道系统的初步建立的表现,它是肠道内部功能的自我调节,这改变了宝宝在此之前的胃结肠反射方式,不再像宝宝未满月时,喝完奶就要排便。攒肚说明宝宝的肠道能力工作效率高,可以很好地处理食物残渣,没有多余的残渣刺激大肠产生便意。
事实上,造成宝宝不拉便便的原因除了上面我们提到的攒肚、便秘外,还有第三者原因,就是当宝宝发生先天性巨结肠、无肛、肠梗阻、肛裂、肛门狭窄等疾病时,也不会拉便便,宝宝会肚子胀、疼。宝妈宝爸千万不要大意,医院就医。
宝宝出现攒肚现象怎么办?
攒肚不是每个宝宝都会出现的,它主要由个体的不同发育情况引起的,攒肚现象一般发生在吃母乳的宝宝身上。专家建议,当孩子发生攒肚现象时,一般不用处理,宝妈宝爸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善:
1、让宝宝吃饱
出现攒肚的原因是宝宝吃不够,宝妈们要给孩子吃饱。宝宝通常吃母乳时,由于吸吮比较困难,可能导致孩子吃不饱的情况。宝妈们可以采用冰箱储存鲜奶,当发现宝宝吃意未尽时,可以热来给他们喝,或者使用配方奶加以补充。
2、给宝宝多运动
让宝宝适量运动,可以提高宝宝的肠胃蠕动能力,有利于排便功能的形成。宝妈可以轻轻揉宝宝的腹部,或者让宝宝仰卧,大人轻轻地拉着他的双腿或单腿做屈伸动作。
3、科学的护理
宝妈可以用暖和的毛巾盖在宝宝肚子上,温度适度,不要过高烫伤宝宝,同时注意要护理好宝宝的肚脐眼,不要感染。还可以用棉签蘸适量的婴儿油或植物油,去触摸宝宝肛门产生便意。冬天要注意宝宝保暖,不要让宝宝感冒。
4、配方奶要按说明冲配
有些家庭是老人带孩子的,老人由于未有科学的育儿知识,往往是凭“老经验”来带孙子。小编经常看到有些老人为了节约,少放奶多放水,这样孩子吃不饱。有的老人为了大孙子吃饱,少放水多放奶,结果比例失调,孩子上火,宝宝容易造成便秘。
宝宝不拉便便的问题可大可小,希望宝妈宝爸们要经常学习科学的育儿理念,发现不医院,最好,祝宝宝们能健康成长。
对此,各位宝妈宝爸,你们遇到宝宝不拉便便会怎么办?你们对此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想法吗?欢迎在评论区吐槽交流。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