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谢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让我的孩子又恢复了健康。”来自江华瑶族自治县的俊俊爸爸医院普外一科尹强主任激动的说。原来12岁的俊俊从一出生就患有先天性巨结肠,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懂事的他一直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在项目的资助下,医院完成手术并逐步恢复了健康。湖南是人口大省,也是出生缺陷高发省份之一,出生缺陷极大的危害了儿童生存和生活质量,像俊俊一样患有出生缺陷疾病的孩子还有很多,许多家庭也因此承受着巨大的精神痛苦和经济负担。
为减少先天性结构畸形所致残疾,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司、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的支持下,医院于年4月申报成为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省级管医院,全面启动救助工作,主要为神经、消化、泌尿生殖、肌肉骨骼、呼吸、五官6大系统72个病种贫困患儿提供医疗救治救助服务。项目实施至今,累计救助患儿人,资助金额.9万元,极大地减轻了患儿家庭负担,提高了患儿生存质量。
医院的救助工作多次在全国项目工作会议上得到通报表扬并作经验交流,连续获评项目“优秀省级管理单位”“优秀定点医疗机构”荣誉,被评为“出生缺陷干预救助示范基地”,成为全国唯一一家获得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科学技术奖“特殊贡献奖”的医院。
医院党委书记谭李红表示,防治出生缺陷、护佑儿童健康、医院义不容辞的责任。医院实施项目以来,始终坚持防治结合,健全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康复全程服务;始终坚持精准施策,聚焦严重多发出生缺陷病种,完善防治措施;始终坚持统筹协调,动员社会参与,增强工作合力,为健康湖南、健康中国建设作出了积极努力。下一步,医院将进一步加强项目管理,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公益力量的支持,切实让患儿及家庭有更多的就医获得感。
据了解,近3年,医院针对项目组织开展大型技术培训班3场,基层巡讲11场,管理培训班1场,培训基层医务人员余人次;深入桑植、武冈、沅陵等57个县级地区义诊筛查2万余人次,有效搭建了出生缺陷防治的网络体系。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布的《年湖南省儿童发展状况监测报告》显示,湖南省出生缺陷发生率连续5年下降,同时,出生缺陷致残、致死人数也得到了有效遏制。年,项目专家组申报的《湖南省出生缺陷早期治疗技术研究》成功立项“湖南省出生缺陷协同防治重大专项”,获批万元科研经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