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早期的排泄只是一种生理反射,和大脑控制无直接关系。一般到2岁左右,才具备自控排泄能力。若2~3天排不出大便,或排便困难,干燥如粪球,即为便秘。婴幼儿由于机体各脏器发育尚未健全,不利于各种营养吸收及残渣的排泄。
常见原因如下:
1、饮食不足。婴儿半岁内以哺乳为主,如进乳太少,经过消化后食渣少,自然缺乏粪便。
2、奶液中糖量不足可使大便干燥,经久形成营养不良,此时腹肌、肠肌瘦弱,张力低下,推动力减弱,形成顽固性便秘。食物成分不适宜,粪便性质与饮食有关。
3、牛乳含酪蛋白与钙质较多,或食物中含多量蛋白质而碳水化合物不足,肠内分解蛋白质的细菌比发酵菌多,肠内容物发酵少,大便易呈碱性干燥,次数也少。
4、进食大量钙化酪蛋白,大便内含有多量不能溶解的钙皂,粪便虽增多但容易便秘,碳水化合物中米粉、面粉类食物比粗粮食品易于便秘。
5、按时排便的习惯没养成。婴儿没有养成良好的排便规律也易引起便秘。
6、遗传与生理缺陷。某些患儿出生后即便秘.可能与遗传有关。某些生理缺陷性疾病如肛门裂、肛门狭窄、先天性巨结肠等.均可引起便秘。
7、精神因素。突然的精神刺激、生活环境的改变等可致短时便秘。
便秘主要防治措施
1、矫正孩子饮食
适当添加辅食:4~6个月以上的患儿,告知家属适当添加辅食。最好将青菜、菠菜、卷心菜等捣碎,放入粥中同煮,做成各种美味的菜粥,因为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等,可促进肠蠕动,利于通便。6个月开始可以补充辅食恬橙营养包,并要经常给患儿补充适量的水。
2、训练排便习惯
让宝宝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从幼儿起就一定要培养定时排便的习惯,2-4岁可以在早餐或午餐后坐盆5-10分钟引导锻炼,定时抚触婴儿腹部有部分婴幼儿便秘与其腹肌的软弱无力有关,增强腹部肌力有助于排便。
3、必要时用开塞露,使用开塞露帮助排便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开塞露是一种常用通便药物,它由甘油和山梨醇制成,可刺激肠蠕动,软化粪便达到排便的目的
4、中药治疗
肉从蓉12克,黄精10克,积壳6克,厚朴3克,此方对婴幼儿便秘疾病治愈率效果明显
5、按摩
揉腹。教会患儿家属每天为便秘患儿揉腹10min。让患儿躺在床上,全身放松,将两手手心叠放按于肚脐上,先顺时针方向揉次,再逆时针方向揉次,用力适度,动作轻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