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先天性巨结肠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关于医患信息差的另类理解
TUhjnbcbe - 2024/8/18 0:15:00

我们经常抱怨,医疗行业专业性太强,存在着严重的“医患信息差”、“医患信息不对称”的现实情况。

哪怕是打官司、进行#医疗事故#鉴定的委员会成员,基本上也都是从事临床工作的专家教授,故而病患方自然被社会视为“弱势群体”。

笔者从医十余载,一直觉得这话说的很对,但总感觉哪里似乎又不那么对劲儿。苦于奔波于病房、门诊、各科室会诊,无暇深入研究过。

但近日开始写头条文章,回忆那些记忆深刻的病例,回忆临床工作时的战战兢兢。我突然发觉,当具有专业背景的我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再回头看的时候,我好像找到了一直不曾真正理解的东西,得出这样的结论:

那就是,自从媒体普遍开始蜂拥报道医疗纠纷事件开始,情况就有了度的翻转。

“医患信息差”,“医患信息不对称”,曾经是医方的“优势”。但自从媒体报道一系列事件开始,反而变成了“劣势”。而“弱势群体”却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强势”一方。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媒体采访患方的时候,由于专业“信息差”、“信息不对称”,患方对事件中的细节、现象等难以理解,那么就可能会产生一些想象,甚至是无限联想。

我们再以“8毛钱石蜡油治好先天性巨结肠”事件为例,医院诊断先天性巨结肠,需要手术治疗,而患儿家属存疑。

患儿医院就诊,8毛钱石蜡油一下肚,症状缓解了。看到这个变化,家属想到的是医院医生过度医疗了,小病大治,甚至不惜做不该做的手术来坑病患钱财。这个想法一旦出现,就会越想越真实,越想越具象化。

而接受采访时他怎么想的就可以怎么说。甚至在愤怒情绪下,越说他的想象就越真实,对事情细节的联想就变成了事实。而媒体也会添油加醋,利用话术,迎合读者观众朴素的同情弱者心理,吸引眼球,诱导群众形成“医院谋财害命、医生利欲熏心”的印象。

而记者则很少去采访事件另一方——医方。即使去了,也多为预设好立场的质疑提问。对医方提供的内容往往不敏感,甚至是不相信,不采纳,不写进报道当中。

因为医生掌握专业知识,他们尊重事实,会客观、理性的分析问题,讲话必须严谨。对存有疑问的地方不会信口开河凭想象说话。

比如在上述事件翻转之后,开出石医院接受采访时表示,患儿第一次去看病的时候就告诉过孩子家长,不排除巨结肠的可能性,是否手术,在哪里手术是家长自己选择的。

而翻转之前,从没有媒体提到过“广州儿院”的意见。究竟是患儿家属刻意隐瞒未讲给记者,还是记者觉得该信息对事件热度是“减分项”而未写入报道中?我们不得而知!

总之,事件翻转之前,一众媒体信息是一面倒的认同患方,医院医生口诛笔伐。他们口号统一,如同训练有素的战斗部队。

还有很多类似的案例,而事情翻转之后,患儿家属也只是不痛不痒的让人代为致歉。此前蜂拥报道的媒体、记者也都三缄其口,没有道歉,没有反思。

不了了之的是这件事,但由此打破的医患互信,割裂的医患关系,却无法弥合。

当发生下一个医患纠纷时,他们再次蜂拥而上,开启另一场帮助“弱者”的正义的狂欢派对。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医患信息差的另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