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先天性巨结肠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聊聊小儿外科的历史三块里程碑
TUhjnbcbe - 2023/12/28 13:26:00

各位宝爸、宝妈、宝宝们好,我是小儿外科医生贾晋荣:

书接上回,咱们接着将小儿外科的历史,今天说说现代小儿外科发展的三块里程碑:

里程碑

现代小儿外科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发展起来的专业,随着小儿外科技术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小儿麻醉技术、水电解质平衡理论与技术的提高,小儿外科专业的发展才成为现实。

麻醉设备

对于儿科来说,无论小儿内科还是小儿外科,液体疗法都是非常基础而又重要的一环,这就与“水电解质平衡理论”息息相关。其他科室的医生,甭管多大咖位,如果不是搞专业儿科的,面对“液体疗法”都只能一脸苦相。

小儿外科虽只是儿科的一部分,但小儿外科的发展确是儿科现代化的标志,许多现代化的儿内科工作,如果没有发达的儿外科与之匹配,也难以开展哦。

第一块里程碑

年Rammstedt手术推广以后(大家还记得吧?就是那位创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新生儿幽门狭窄的大咖),不少新生儿先天性胃肠道畸形的矫治手术陆续成熟,小儿外科成为专业发展由此开始。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的Gross首先为小儿试行动脉导管未闭手术成功,开辟了心脏大血管畸形矫治手术,打破了小儿心脏手术禁区(先辈风范,令人神往呐!)

20世纪50年代末,食管闭锁气管瘘的成活率已达90%。

年Gross出版的《小儿外科学》系统阐述医院小儿外科的丰富实践经验,该书中系统介绍了泌尿外科疾病,并首先介绍了心脏大血管畸形的矫治手术。Gross《小儿外科学》成为第一个里程碑水平的具体记录文件,蜚声国际,影响深远。

世界各国,包括我国的小儿外科也主要师从Ladd和Gross的理论与经验。自此,全世界的小儿外科纷纷成立,从量到质有了质的飞跃。

第二块里程碑

20世纪50年代末至80年代,突出解决了新生儿手术的三个问题:环境温度与湿度控制、监护与人工呼吸、静脉高营养(这三项现在大家已广泛应用的技术在当年看来说是“划时代”亦不为过,尤其是“静脉高营养”这一技术,现在在成人患者的应用非常广泛,殊不知当年是为了解决儿科小患者的问题呢)。

以上三个问题的解决,使得新生儿术后成活有了保障,将小儿外科工作重点由“争取成活”过渡到“恢复与改善功能”,较之前的医疗水平又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因为“人工呼吸”与“静脉高营养”技术的成熟,使得很多较大规模的手术及治疗可以采用,比如恶性肿瘤可以超大剂量化疗、自体骨髓移植、加以多次扩清手术而提高生存率;先天性巨结肠、直肠肛门畸形的治疗重点也从“争取成活”转为远期排便功能的恢复;

随着现代小儿麻醉技术的进步,手术时间不再受限制,很多以前因时间限制不能进行的术式成为了可能;

由于各方面生命支持技术、恢复技术的进展,强调远期功能恢复的小儿泌尿外科在此阶段得到飞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小儿外科多个著名专家,比如美国的Hendren,日本的宫野武(Miyano)即以泌尿外科为专长。

第三块里程碑

20世纪90年代,小儿外科突破生后修复性临床手术的范畴,胎儿外科、器官移植、微创外科与介入外科等应运而生。

而以上高精尖技术的诞生都是建立在现代影像诊断技术的进步、围生期医学发展、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学的应用、外科高新技术的发展(比如出血、止血、输血技术的革命、缝合器的进步、敷料高科技化、机器人手术等)之上的。

当前小儿外科最前沿的研究目标是消灭外科手术的损伤,恢复正常解剖生理功能,从细胞基因方面达到诊断、治疗、预防的效应,将对人类优生优育起到革命性的突破。

总之,20世纪末小儿外科发展迅速,与成人外科其他各专业可以相提并论、并驾齐驱,国际交流空前发达。直至今天,小儿外科学仍在继续向着更高的学术高峰飞奔,我们儿科医生的愿景是希望从孩子生前就保证一个健康条件,是人们生活在更美好的时代中。

在叙述上面“三块里程碑”的时候,说书人内心激动,既有对先辈披荆斩棘、开宗立派而生仰止崇敬之情,又为能够作为一名儿外医生参与当今儿外科蓬勃发展而心潮澎湃。

上面那段文字,短短几行就是“发展”、“飞跃”、“变革”等几个词汇反复出现,实在是找不到别的词儿了啊,希望语文老师嫑要骂俺~~~

OK,就先说到这里吧,下回说说我国小儿外科的发展。

1
查看完整版本: 聊聊小儿外科的历史三块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