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北京市进一步推动市属医疗机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要求,加大科技成果推广力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落地,8月5日,首都儿科研究所联合北京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中关村技术经理人协会共同举办了首场首都儿科医院科技成果推介会。此次推介会也是中关村“火花”活动,得到了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医院管理中心的大力支持和指导。推介会由副所长邰隽主持,采取线上直播的形式,以“医学创新”为主题,共有四个项目进行了路演。
*委书记刘中勋在致辞中指出,科技创新是促进所院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国共产*北京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指出: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发挥北京科技和人才优势,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把“四个中心”“四个服务”中蕴含的巨大发展能量充分释放出来。创新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唯一出路,科技创新应贯穿“五子”联动的全过程。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环节。我所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办公室依托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制定了科技成果转化的保障制度,建立健全了所院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重点打造涵盖协同创新平台搭建、优势资源整合、知识产权管理、成果转化服务四位一体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全面支撑所院的创新探索、临床研究、科技成果评估评价等工作。我所设立科技创新孵化基金和创新转化专项,持续营造科技创新氛围,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此次是我所第一次面向产业界和投资界的科技成果路演活动。“十四五”期间,我所会继续围绕科技创新,将更多具有儿科特色的科技成果推向市场,推动北京及全国儿童健康事业发展。
四位项目负责人详细介绍了项目情况、技术创新、核心团队、合作需求等内容,并与参会的企业、投融资机构代表就项目的应用场景、技术优势、合作方式等进行了充分沟通与交流。
生化免疫研究室科研人员裴培的“低叶酸致神经管畸形小鼠模型”项目,采用化学致畸因素干预低叶酸饮食喂养的孕鼠,构建了一种低叶酸诱导的神经管畸形小鼠模型。模型以低叶酸作为致敏因素,模仿人生理环境诱导小鼠神经管畸形,极大地增加了构建小鼠神经管畸形的成功率;该模型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畸形率高,对孕鼠*副作用小,对胚胎致死率低。
转化医学研究室朱智强助理研究员的“地龙核酸酶喷雾剂开发”项目,针对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特点和地龙提取物的生物学活性,研发了“地龙核酸酶喷雾剂”用于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治疗。该项目主要围绕药物的剂型设计、药效学研究和组方优化进行。药物原料提取工艺已申请专利(一种蚯蚓中止咳祛痰抗炎抗微生物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专利号:ZL5)。
普通(新生儿)外科孔赤寰主任医师的“一种结肠内减压引流管及引流装置”项目,通过该专利的应用,解决了多种原因导致腹胀(尤其先天性巨结肠及类源病术前、术后),减轻了先天性巨结肠等疾病患儿的护理难度,避免了造瘘、关瘘两次手术,为一次性根治手术提供了充分的准备时间,保证了患儿正常的营养发育。
普通(新生儿)外科刘永艳主管护师的“小儿咽拭子采样辅助装置”项目,通过该专利的应用,能更加便捷地采集新生儿、婴幼儿及低龄儿童的咽拭子,充分暴露咽喉部,保证采样质量,缩短采样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医院管理中心科教处李晓峰副处长总结指出,首儿所的四个项目以临床需求和临床问题为导向,各有特色。医院作为创新主体的重要体现是从临床问题的提出、新技术新产品的试验、到新产品的市场应用,科技创新已从以论文为载体的创新形式过渡到市场转化应用。首儿所有研究所、医院、中试基地三位一体完整的转化链条,中心科教处也将全力提供支持,助推首儿所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工作。
我所借助中关村“火花”系列活动平台,搭建起成果完成团队和企业之间良好的沟通桥梁,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我所将以此为契机,聚焦临床关键问题,以科研为基础,以转化为抓手,多措并举,孵化高质量的科技成果,医院、研究所、基地小循环和*产学研医大循环的双循环驱动创新转化体系,促进前沿科学研究从实验室走向临床,走向市场应用,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医疗事业中的支持引领作用,医院的高质量发展。
文
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办公室提供
摄
袁超
编辑
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