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先天性巨结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张金哲院士宝藏爷爷今天一百岁了经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http://pf.39.net/bdfyy/xwdt/

9月25日,我国小儿外科界一场温馨又隆重的学术“生日趴”在北京举行,与会嘉宾共同为我国小儿外科创始人之一、“宝藏爷爷”、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医院主任医师张金哲院士庆贺百岁生日。

张金哲出生于天津市宁河县,18岁考入燕京大学医预系,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我国的小儿外科事业。他被国际同行尊为中国“小儿外科之父”,至今仍是我国小儿外科领域的灵魂人物,各种荣誉加身,却始终自谦:“我得这些奖,是因为我活得长”。

就在去年,张金哲依然坚持每周出诊两次。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医院决定不再让张金哲出门诊,老人其实心里有点不情愿,医院的决定。查房,张金哲觉得没问题,目前仍坚持每周到院半天。

今天,当被问及百岁感言时,张院士首先谈到的是他的“八字方针”和“三条建议”,心里装着的仍然是病人。他语重心长地寄语小儿外科界后辈,一是要努力把中国的传统医学模式向人文医学模式转变,强调“让妈妈参与整个治疗流程”,确保患儿妈妈的知情权、参与权;二是在与患儿及家属沟通方面,要遵循“多哄少碰、多教少替”的八字方针,改进医疗服务模式;三是对于儿童肿瘤的治疗,他提倡早发现早治疗,并提出了“三六九”方针。张院士精神矍铄地说:“希望还能继续工作,用自己的经验多给青年人指导。”

他高兴地为前来祝寿的小朋友表演了拿手的魔术。听着张院士幽默风趣的语言,看着他灵巧的双手,在座的同仁们更加读懂了百岁院士坚守临床一线的传奇。

不忘初心的终身学习者

境至精诚,是为大医。张院士一生致力于祖国的儿童健康事业。人生百年,初心不改,并由此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年前后,产科病房开始流行新生儿皮下坏疽,传染性极强,死亡率几近%。28岁的张金哲当时是总住院医师,看着病房里的婴儿一个接着一个离去,焦虑万分。他认为,早期切开患处,放出脓血,或许能救活孩子,但这个大胆建议没有得到支持。没想到,年8月,他次女出生3天后,也不幸被传染上皮下坏疽。张金哲果断地拿起了手术刀,给女儿手术,“我就那么一划,好了!”。消息很快传了出去,张金哲的手术方式让新生儿皮下坏疽的死亡率,从当年的几近%,迅速下降到10%,后来又降到5%。

20世纪60年代,新生儿的先天性巨结肠发病率占到肝肠外科的第二位,当时国际上推崇的方法要做三次手术,术后死亡率高。张金哲转变思路,将肠子拖出肛门外做切除,然后用自己改良设计的钳子斜着夹住创面,等待伤口自行愈合。这一方法只需一次手术,死亡率大大降低,年《环钳斜吻合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论文发表后,张金哲一举成名,该术式也在国际上被命名为“张氏钳”。

国际上以“张金哲”名字命名的治疗方法,还有“张氏膜”“张氏瓣”等,每一个命名的背后,都蕴含着张金哲减轻患儿痛苦的核心理念和创新精神。他的各项发明达50余项,主编及参与著书30余部。他首创的“基加局”(一种麻醉方法)、“摸肚皮”(一种徒手体检法),加上潘少川教授发展的 “扎头皮”(一种固定穿刺法)并称为“北京三绝”,在我国被外界技术封锁的特殊时期,为小儿外科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位不断创新的终身学习者说:“医疗工作必须满足人民的需要”。为此,在小儿外科生涯中,张金哲多次转变研究方向,小儿急症需要,他上;上世纪60年代,小儿畸形增多,他上;上世纪80年代,肿瘤患儿增多,他上,并持续至今。

年,张院士被英国皇家学会授予国际小儿外科最高奖项“丹尼斯·布朗”金奖。颁奖词中写到:“代表了13亿人口大国多儿外科医生作出来了国际认可的技术水平成绩;所领导的小儿外科对世界有贡献,特别对发展中国家有特殊贡献。”

自年代开始,在张金哲及其同道共同携手下,经几代人的接力奋斗、辛勤耕耘,我国的小儿外科专业从无到有、快速发展,已从单一学科发展到拥有泌尿、肿瘤、心脏外科等十几个学科,并拥有成熟的医教研防医学体系,且逐步走向微创化、分子化、数字化。

爱和患者交朋友的医学大家

做了一辈子儿科医生,救了那么多孩子,赢得那么多荣誉,张院士最喜欢的称谓,依然是一声最普通的“张大夫”。

从医70多年,张院士的“老规矩”一直没变。他每一件白大褂上,都清清楚楚地写着“外科张金哲”5个大字,让人一眼就能看清,以示与患儿平等。

被患儿和家长称为“宝藏爷爷"的他,门诊日常往往是这样的:接诊,患儿进来必起身相迎;手诊,必先洗手并搓热后再接触患儿皮肤;谈病情,用“三分钟艺术”告诉家长怎么回事、该怎么办;即便面对哭闹的孩子,也有变魔术的“绝活”。张院士倡导医生和患者是交命的朋友,要“先交朋友再做手术”。

有上过他《接诊学》课程的年轻医生说,课上的内容就是张院士一丝不苟的日常,最受益匪浅的是他总结的“接诊四四诀”:“接待四讲”即讲礼貌、静听、检查、医嘱,“诊断四步”指查病情、病位、病因、病理,“治疗四定”是定目标、路线、方法、实施,“预后四良”则包括医者、病家、社会、经济各方面都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没有奉献精神不可能成为一名好医生。具有奉献人生观的医生,治好一个病人就是最高的荣誉、快乐和享受”,张院士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20世纪80年代初,他就用自己的稿费收入,在外科办公室成立了一个基金,孩子治病钱不够,他就从基金里拿来凑。有一位家境贫寒的“一穴肛”小患者,前后做了十余次手术,大多数住院费和手术费都出自该基金。

关于张院士,有太多的温暖、爱和敬仰在传颂,他的敬业精神、豁达胸襟、高风亮节也在一代代传承着。

他行医70余年,从未收过一次红包;他28年如一日利医院义务出诊,没拿过一分钱,他说:“我支持的是儿童外科事业,要讲钱,谁也请不动我”;即便老伴刚去世不久,他仍准点到教室授课,他说“不能因为我自己的事情影响教学工作”;为了提高技术和治愈率,他不怕得罪人,曾让科室秘书设了一个“医疗不满意”登记;早在上世纪50年代,他就把科普列为工作重点之一,他信奉周恩来总理的“知识要交给老百姓才是力量”,认为病人听懂、爱听就是好科普,出诊时经常从兜里拿出科普小纸条……

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后,张金哲院士写下16个字:“一生努力,两袖清风,三餐饱暖,四邻宽容”,这也是他的毕生修身之道。

行至百年,有人问张院士对儿科的展望,他说,医院打造成一个无痛、无恐的儿童健康乐园,怀揣着这个中国梦,百岁院士张金哲的脚步仍在继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