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龙华、通讯员田娟、田礼)11月12日,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小儿外科病房里,5岁的乐乐(化名)跑闹着,即将出院。两个月前,乐乐因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后便秘复发、小肠结肠炎等并发症,由妈妈抱着来汉求医。医院小儿外科采用独创的“肛肠平衡”治疗原则对乐乐精心治疗,出院前孩子体重已由16斤增长到超过30斤。
二个月前,在门诊,余东海第一次看到来自浙江的乐乐时惊住了:体重只有8千克,不到正常孩子体重的一半,严重营养不良,瘦骨嶙峋,不哭不闹,极度虚弱地躺在妈妈的怀里。
妈妈回忆,乐乐刚出生不久,家人就发现他经常几天不排便、肚子胀,不愿意喝奶。于是四处求医,最后诊断为先天巨结肠,并在当地接受了全结肠切除术。然而,术后的乐乐仍反复出现腹胀、腹泻,甚至脱水,多次在浙江、上海住院,因“肠梗阻”又接受了小肠部分切除术,但依然无明显改善。
今年5月,乐乐的病情突然开始加重,腹胀、腹痛等肠炎症状反反复复,吃不进,拉不出,体重直线下降,双腿无力得连自身的体重都无法支撑,每天只能虚弱地躺在床上,既不说话,也不搭理人。期间,父母又带着他辗转求医,但没有找到办法。
乐乐的妈妈不愿放弃,获知医院小儿外科擅长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抱着骨瘦如柴的乐乐奔赴武汉,找到了余东海副教授。
入院后,乐乐即住进了小儿外科监护室。医护人员迅速对他进行了初步评估,立即进行补液、抗感染、营养支持等紧急处理。同时,小儿外科组织全科大讨论,并邀请儿内科、临床营业科等相关科室会诊,制定了个体化治疗方案。
改善乐乐的营养状态是首要问题。余东海采用联合肠外、肠内营养的方法。一方面,少量持续地泵奶慢慢“训练”肠道吸收营养物质,同时运用特色中药保留灌肠法,有效控制了肠炎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每天计算乐乐的摄入、排出体液量,及时调整肠外营养的剂量。“这种疗法有利于尽快纠正患儿营养不良的状态。”余东海说。
经过三个星期的治疗,乐乐开始进食稀饭、面条,体重逐渐增加,排便情况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9月28日,余东海对乐乐的肠道进行了影像学评估,施行了肛门内括约肌肉毒素注射术。术后,又经过一个多月的密切观察,进一步确认乐乐反复肠炎的病因后,医生又施行了肛门内括约肌切开术。术后,乐乐继续好转,体重增长到15.5千克。
据了解,全结肠巨结肠根治术由于对全结肠切除,使得小肠和肛门功能不匹配,会导致严重的肠瘀滞,造成术后小肠结肠炎。
来源:湖北日报